藏穀跡心-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常設展局部更新開展囉

藏穀跡心-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常設展局部更新開展囉

在臺灣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系統中,小型館舍更新常設展向來面臨結構性困難。長期以來,文化部、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補助資源多集中於短期特展,常設展區則因缺乏持續性支持,往往陷於人力與資金的雙重限制之中,難以進行內容重整與展示革新。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作為一座深植在地的文化館,亦長年受限於此。
此次常設展得以全面更新,仰賴兩年前文化部推出的補助計畫。這筆經費成為轉捩點,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,使展區內容得以系統性重整,並同步改善已使用逾十年的照明與空調設施。觀展環境的提升,不僅改善身體感受,更反映館舍對觀眾經驗的重視與回應。
最關鍵的進展,是本次完成了開館以來始終難以更新的倉槽主展區。該展區不僅是館舍的內容核心,更象徵著與土地共生的文化記憶。此次展覽以「藏:藏穀、藏跡、藏心」為主題,從實體的糧食儲藏出發,延伸至歷史的痕跡與情感的保存,透過多層次展示重新梳理穀倉與土地、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
策展過程中,團隊整理了十多年來的地方田野記錄,透過在地耆老與小農的訪談材料,建構展覽敘事,使展示內容更貼近生活經驗與地方語境。展示設計則不僅強調知識傳遞,更注重情感的共鳴與思辨的空間。觀眾將不只看到稻作文化的脈絡與工序,更被邀請思考:我們為何保留這座穀倉?我們所保存的,是物質?是記憶?還是一種生活價值?
展覽共規劃八大主題展區,從穀倉沿革與建築入手,延伸至稻作環境與水圳、交通、金融的交錯系統,展現稻米生產背後的社會結構。此外,觀眾可透過米部首的文字、在地信仰與節慶,感受米食文化的多重意涵,並在「在地小農」展區中,看見當代農人如何延續與土地的對話。
在展覽的深層中,潛藏著更根本的提問,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,我們嚮往怎樣的生活?當土地與自然的連結日漸稀薄,我們是否還記得一種生活節奏,是依循著節氣、尊重自然、知足而勤勞的?
這場常設展更新是地方文化館自我整理與再出發的實踐,它呈現的不僅是過去的記憶,更是一種當代的選擇與價值觀的重申。策展團隊不以填滿觀眾的知識為唯一目標,而是希望觀者在展場的某個瞬間,感受到一點熟悉的氣味、聽見一段遠方的聲音,並在心中泛起一絲波動,那是文化最真實的觸動。
我們誠摯邀請您走入穀倉,在這座藏著穀物與記憶的空間中,感受土地的呼吸,也思索我們將走向怎樣的未來生活。
指導單位:文化部、宜蘭縣政府文化局
執行單位: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







熱門文章

2023年4月1日起調整入館費用說明

「懂-咚 咚 咚,聽懂北管特展」 來囉!!!